修正條文 | 現行條文 |
---|---|
第十五條 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十四星期;妊娠三個月以上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四星期;妊娠二個月以上未滿三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一星期;妊娠未滿二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五日。 產假期間薪資之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受僱者經醫師診斷需安胎休養者,其治療、照護或休養期間之請假及薪資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受僱者妊娠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五日。 受僱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七日。 產檢假及陪產假期間,薪資照給。 | 第十五條 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妊娠三個月以上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四星期;妊娠二個月以上未滿三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一星期;妊娠未滿二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五日。 產假期間薪資之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受僱者經醫師診斷需安胎休養者,其治療、照護或休養期間之請假及薪資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受僱者妊娠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五日。 受僱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五日。 產檢假及陪產假期間,薪資照給。 |
一、性別工作平等法之前身,是立法院於第四屆90年12月21日制定完成的兩性工作平等法。當時兩性工作平等法對於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明定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之星期數,便是為八星期,而後迄今長年未改,實已與性別工作權保障之落實有所脫節。
二、當前女性之勞工,於分娩前後可享有八星期產假之外,另有妊娠期間應受雇主給予之產檢假五日。按照勞動部106年8月31日之新聞公告表示,女性勞工於懷孕期間,如經醫師診斷有安胎休養之需要,即可依「勞工請假規則」請假,請假日數併入住院傷病假計算;然而,以安胎休養需要並經醫師診斷後所請之住院傷病假,卻仍受到一年內未超過三十日至多得領到半薪之限,對比產假之「名實相符」,顯不合理。
三、考量國際勞工組織2000年發布「母性保護公約」(C183)文件,對其會員國規定應提供在職婦女產假至少十四週,以及配偶陪產假如新加玻及菲律賓為七日,比利時和瑞典為十日,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波蘭、丹麥等國為二週,葡萄牙為二十日;本提案特將產假修正為十四週、陪產假修正為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