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

提案人
尤美女
尤美女
蔡易餘
蔡易餘
連署人
鄭寶清
鄭寶清
段宜康
段宜康
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
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
洪宗熠
洪宗熠
吳焜裕
吳焜裕
王榮璋
王榮璋
鍾孔炤
鍾孔炤
趙天麟
趙天麟
賴瑞隆
賴瑞隆
呂孫綾
呂孫綾
蘇巧慧
蘇巧慧
鄭運鵬
鄭運鵬
王定宇
王定宇
林俊憲
林俊憲
周春米
周春米
陳賴素美
陳賴素美
趙正宇
趙正宇
議案狀態
審查完畢
提案委員
原始資料
misq

律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第七條之一 律師於執行業務期間應持續進修。 前項進修之時數、方式、折抵、豁免及未依規定進修之處置,由全國律師公會於律師在職進修辦法定之。
一、本條新增。 二、本於律師自治精神,並保留律師進修之彈性,律師在職進修之時數、方式、時數折抵及進修豁免,及未依規定進修之處置,參酌律師職前訓練規則,宜由全國律師公會定之。
第七條之二 律師持續進修專門領域課程者,得取得專門領域進修證明。 專門領域進修證明應定期更新。 專門領域進修證明頒發與更新辦法,由全國律師公會定之。
一、本條新增。 二、因應社會變遷,民眾法律需求趨於複雜化及專業化,為使民眾得以律師之專業領域選擇律師,增訂律師持續進修專門領域課程者,得取得專門領域進修證明,民眾可依此進修證明選擇專業律師,進修證明應定期更新之,以期律師之專業能力與時俱進;專門領域進修證明之頒發與更新辦法,由全國律師公會定之。
第七條之三 領有專門領域進修證明之律師,就其於專門領域所受任之案件執行職務時,應依各該專門領域之專業標準,善盡律師職責。 律師承辦案件如有違反前項規定,視同違反律師倫理規範。
一、本條新增。 二、對於取得專門領域進修證明之律師,就其委任案件,應可期待較一般案件,更能善盡其律師職責,故律師承辦上開種案件,如執行職務未達該專門領域之專業標準要求,則視同已違反律師倫理規範要求,如情節重大,應付懲戒。
第十六條 律師公會章程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名稱及所在地。 二、理事長、理事、監事、候補理、監事之名額、任期、選舉罷免方法及其職務、權限。 三、會員大會及理、監事。 四、會員之入會、退會辦法。 五、會員應納之會費及費用。 六、律師倫理之遵循事項及方法。 七、開會及會議事項之通知方法。 八、法律扶助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之實施事項。 九、律師在職進修之事項。 十、律師之保險及福利有關事項。 十一、關於會員共同利益之維護增進及會員個人資料編制發送事項。 十二、經費及會計。 十三、章程修改之程序。 十四、其他處理會務之必要事項。 全國律師公會之章程並得記載對於各地方律師公會之會務協助及經費挹注之方式。 全國律師公會應就第一項第六款及第九款設立專門委員會。地方律師公會亦得設立之。 第十六條 律師公會章程應規定左列事項: 一、名稱及所在地。 二、理事、監事、候補理、監事之名額,選舉方法及其職務、權限。 三、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議規則。 四、會員之入會、退會。 五、會員應納之會費。 六、律師承辦事件之酬金標準。 七、律師風紀之維持方法。 八、開會及會議事項之通知方法。 九、平民法律扶助之實施辦法。 十、其他處理會務之必要事項。
一、修正本條第一項本文及第二款至第五款之文字;刪除原條文第六款;原條文第七款移列至第六款,並修正文字;原條文第八款移列至第七款,內容未修正;原條文第九款移列至第八款,並修正文字;另新增第九款至第十三款;原條文第十款移列至第十四款,內容未修正。 二、增訂第三項規定。 三、律師倫理規範及律師在職進修之事項,對於全體律師服務品質之提升有其重要性,爰新增第四項,全國律師公會應設立專門委員會處理相關業務,地方律師公會亦得設置之。
第二十二條 律師應主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其辦法由全國律師公會定之。 前項辦法應規定參與公益之範圍、時數、方式、折抵、豁免及律師違反之處置。 律師非經釋明有正當理由,不得辭法院指定之職務。 第二十二條 律師非經釋明有正當理由,不得辭法院指定之職務。
一、律師應主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為免本條文成為訓示規定,爰授權全國律師公會訂定參與社會公益事務之具體辦法,參與公益範圍之認定應多元化,並應訂有最低時數之規定,惟參與公益之方式應具有彈性,亦應具有折抵及豁免方式,以期能衡平個別律師間不同的情形,爰新增第一項、第二項。 二、原條文移列第三項。
第二十二條之一 律師就受任事件得向所屬地方律師公會提出請求,請該律師公會向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要求提供必要文件。該地方律師公會認為該律師之請求為不適當者,得拒絕之,律師不得聲明不服。 地方律師公會得基於前項請求,要求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提供該等必要文件,公務或非公務機關,應於受理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交付。 受要求之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除法令另有規定或有正當理由者外,不得拒絕提供。 律師依第一項規定所取得之文件,不得為不當使用。
一、本條新增。 二、律師受當事人委任處理案件,須先認定事實後才能適用法律,就認定事實之部分有賴於充分之證據,故賦予律師完整且獨立之調查權實有其必要,亦有助於發現真實、實現正義,爰參酌日本辯護士法第二十三條之二,律師得就委任事件請求律師公會協助要求公務機關或公、私團體提供文件之相關規定,爰增訂本條。 三、為避免徒生爭議,應明訂地方律師公會認為該律師之請求為不適當而拒絕者,律師不得聲明不服。 四、律師公會基於律師之請求,要求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提供必要文件時,為免受請求機關受理請求後拖延交付時間,導致訴訟延滯,損害當事人權益,增訂應於受理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交付。 五、為權衡律師調查權與當事人隱私權保障,避免律師濫用取得之文件,造成當事人權利受損,明文規定律師取得之文件,不得為不當使用。
第三十九條 律師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付懲戒: 一、有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三十六條第四項、第三十九條第三項、第二十二條之一第四項、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八條至第五十九條之行為。 二、有犯罪之行為,且經判刑確定。但因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 三、有違反律師倫理規範或律師公會章程之行為,且情節重大。 應付懲戒行為自行為終了之日起至案件繫屬律師懲戒委員會之日止,已逾十年者,不予懲戒。依前項第二款規定移付懲戒者,上開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 第三十九條 律師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付懲戒: 一、有違反第二十條第三項、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七條之行為者。 二、有犯罪之行為,經判刑確定者。但因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 三、有違背律師倫理規範或律師公會章程之行為,情節重大者。
一、配合本次修正條文之條次調整及內容修正,爰修正本條第一項第一款。 二、另考量律師懲戒具有行政罰之性質,參酌公務員懲戒法第二十條、法官法第五十二條等規定,均定有懲戒權行使期間,故律師懲戒事由亦應設期限,俾符法理及維護律師執業權益,爰增訂本條第二項。
第三十九條之一 全國律師公會應於理監事會外設置倫理風紀委員會,負責前條律師懲戒案之移送及其他倫理風紀事項之處理。 倫理風紀委員會置委員至少十一人,其中一人為主席。主席及委員均由理事長提請理事會任命之。 前項委員會委員律師人數不得過半。 倫理風紀委員會得聘請調查委員,成立調查小組,每組組員三人,其中一名為倫理風紀委員,負責召集委員會,每組律師人數至多二人。 倫理風紀委員會為執行職務,得聘請專職人員協助。 倫理風紀委員會之迴避,準用行政訴訟法有關法官迴避之規定。 倫理風紀委員會對於應付懲戒之律師,應送請律師懲戒委員會處理。 被申訴律師違反律師倫理規範或律師公會章程,情節並非重大者,倫理風紀委員會得予勸告或告誡,並得經被申訴律師表示意見後,命其接受一定時數及種類之教育訓練、諮商、輔導或其他措施。 被申訴律師無正當理由未執行倫理風紀委員會依前項規定所命措施者,倫理風紀委員會得將其送交律師懲戒委員會懲戒。
一、本條新增。 二、鑑於部分地方律師公會人力可能不足以處理所有民眾申訴之律師倫理風紀案件,導致民眾申訴之權益無法伸張,為強化律師懲戒機能,全國律師公會應建立倫理風紀委員會,負責律師懲戒案之移送及其他倫理風紀事項之處理。 三、委員會至少應有委員十一人,由理事長提請理事會任命之,其組成應有過半比例之外部委員,以利引進多元意見,委員會得聘請調查委員成立調查小組,並得聘請專職人員協助。 四、對於違反倫理風紀之律師,設置多元之處理方式,委員會除得予勸告或告誡,亦得經被申訴律師表示意見後,命其接受一定時數及種類之教育訓練、諮商、輔導或其他措施,情節嚴重者應付律師懲戒,以有效提升律師服務品質。 五、被申訴律師無正當理由未執行倫理風紀委員會所命之教育訓練、諮商、輔導或其他措施,倫理風紀委員會得將其付律師懲戒。
第四十四條 懲戒處分如下: 一、命於一定期間內自費接受額外之律師倫理規範六至十二小時之研習。 二、警告。 三、申誡。 四、限制執業範圍,期間二月以上二年以下。 五、停止執行職務,期間二月以上二年以下。 六、除名。 前項第二款至第五款之處分,得併為第一款之處分。 第四十四條 懲戒處分如左: 一、警告。 二、申誡。 三、停止執行職務二年以下。 四、除名。
一、現行懲戒處分種類僅有四種,輕重之間差距極為明顯,於懲戒實務選擇適用上,常有權衡失之過輕或過重之虞,為求適切之懲戒效果,原參考醫師法第二十五條之一第一項第二款規定:「命接受額外之一定時數繼續教育或臨床進修」,爰於第一項第一款增列:「命於一定期間內自費接受額外之律師倫理規範六至十二小時之研習」。 二、另修正本條第一項第四款,增訂停止執行職務之最低期間。 三、又為期提升及強化受懲戒處分人之律師倫理,明定律師懲戒委員會得視個案情形,於命本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四款之處分時,併為第一款之處分,爰增訂本條第二項。
第四十四條之一 全國律師公會應於網站上建置律師查詢系統,供民眾查詢,基本資訊應包含下列各款: 一、姓名。 二、性別。 三、出生年。 四、律師證書字號。外國律師,應記載其取得律師資格之國家或地區。 五、事務所名稱、設立日期、地址、電話。 六、所屬地方律師公會。 七、懲戒紀錄。 八、律師倫理風紀委員會予以勸告或告誡處置之紀錄。 律師得於前項之律師查詢系統自行選擇是否公開下列各款資訊: 一、經教育部認可之學歷。 二、進修紀錄。 三、專門領域進修證明。 四、曾獲特殊獎勵。 五、服務項目。 六、收費標準。 七、其他過去及現在之經歷有助於律師進行廣告宣傳或方便委託人認識據以委託律師之資訊。但受下列限制: (一)記載曾任法官或檢察官之資歷時,僅得記載其服務年資,不得記載曾任職之法院或檢察署名稱及起迄時間。 (二)除記載學校兼課外,不得記載現兼任公務機關之名稱及其職稱。 第一項第七款之懲戒紀錄如為第八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處分,自懲戒決議確定後,逾五年者,不對外公開。第一項第八款之紀錄,自處置確定後,逾三年者,不對外公開。
一、本條新增。 二、律師執行業務與民眾權益及國家司法程序之運作極為相關,包含外國律師之律師資格取得、律師事務所設立日期、律師之受懲戒及違反律師倫理規範之紀錄等,均為民眾選擇律師時重要之決定因素,應由全國律師公會建置查詢系統,公開上述資訊以供民眾檢視,俾利人民利用網站查詢。 三、因律師得就其從事之業務而為廣告之行為,爰增列本條第二項律師得於網站上自行公開之資訊,以提供民眾依照需求做多元化選擇之機會。惟選擇記載法官或檢察官之資歷時,僅得記載其服務年資,不得記載曾任職之法院或檢察署名稱及起迄時間,亦限制不得記載現兼任公務機關之名稱及其職稱,避免民眾經由律師查詢系統之公開資訊,對律師執行業務產生不當之聯想或期待。 四、律師如經律師懲戒委員會或覆審委員會命於一定期間內自費接受額外之律師倫理規範一定時數之研習、警告或申誡處分及因違反律師倫理規範,而受有勸告或告誡處置之情事,因其行為違反規定之情事較輕微,是不宜對外永久公開,爰增列本條第三項但書規定。